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

学院动态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专稿】聚力协同 奋勇前行 加快推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培养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4-04-15    点击:

聚力协同 奋勇前行 加快推进本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培养工作纪实

【编者按】在北航2024年人才培养大会及人才培养大讨论即将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人才培养工作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营造“崇尚立德树人成效、崇尚卓越学术成就”的浓郁氛围,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汇聚广大师生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磅礴力量。

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北航范式”得到专家高度认可;122022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4门,其中第二批国家级线下课程35门,位列全国第一;78个本科专业中,国家级和省部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92%;国家级重点科研平台向本科生全部开放;惯性技术创新教师团队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杰出教学奖、宝钢教育奖等荣誉不断……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完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以一流理念、一流师资、一流平台、一流服务、一流文化培养一流人才。”2024227日,北航党委书记赵长禄在学校2024年度工作会上强调。

系统谋划 构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面对时代的新变革、国家的新期待、大学的新使命,学校全面审视目标定位和长远发展,汇集全校师生的共识,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开展深入研究,全面谋划人才培养系统性的顶层规划。20211118日,学校正式推出《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牵头推动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教学课堂、科研课堂、社会课堂等26项配套政策文件的出台,成立8个领导小组以及工作组,成立美育中心,试点推进科研课堂、社会课堂建设,着力打造“强情怀、强基础、强实践、强融通”的北航人才培养“四强”模式。2022年,学校召开人才培养大会,正式发布《北航新时代人才培养领航行动计划白皮书》,提出“厚植情怀、强化基础、突出实践、科教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学校建立上下贯通的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以价值塑造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科教融通为方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F/F3/23/4BF2A01DAD89855AFB290BEA135_B857BA85_5B5D1.jpg

通过重重遴选,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学生付一凡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北航,学校给了我们很开放和自由的课程选择,培育我们较好的学科交叉能力和科研能力,这为我能入选提供了很大助力。”如今,付一凡的心中有一个梦想——成为我国首位“太空医生”。2023年秋季学期,学校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共建的“协和医班”正式开班,瞄准复合型未来拔尖医学人才这一培养目标,两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配备优质师资,推动交叉课程体系重构,培养富有工科素养的医学科学家和兼具医科知识的卓越工程师。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8/00/99/9ADA169E7973CA9763D50A47E81_339A6C3A_17A18.jpg

“协和医班”开班式

学校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完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校领导班子深入学生座谈调研,书记校长召开座谈会,第一时间倾听新生心声,回应学生关切。强化“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书院制”改革,开展“本博贯通、科教融通、学研一体”综合改革,实施“未来空天领军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开设“国际卓越工程师试验班”,融通基础学科与工程技术,引领空天信科技原始创新,加快探索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新模式,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效率效果。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8/FC/D5/21310D9549A5CE3C6A715461FBC_847DB1A7_250A9.jpg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0/AE/56/35D865CE4B0BAFE709E2970FAF5_51B60EFF_1A1EA.jpg

聚焦内涵 强化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供给

近年来,学校着力推进学科体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应用验证的全链条创新效能,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学校以“巩固优势特色、布局前沿交叉”为目标,按照“增减结合、提升质量”原则,调整优化布局了36个一级学科,凝练了170个学科方向。7个学科位列全国顶尖,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十,8个“双一流”学科稳居第一阵列,10大高峰学科凸显领航态势。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C/E6/0C/808F14EBB68E9DB997D4FFD6A66_2E4FE041_118DD.jpg

2024110日,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本科育人团队登上第七届“感动北航”榜样人物和群体颁奖典礼。“我们始终秉承‘钩深驭远’育人理念,坚守立德树人使命,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办法和手段,希望能够培养一批又一批国家英才。”团队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编写教材10余部,课程获评首批线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9/73/FA/FDB687A76377A60273B3FB9F97C_276B89A0_97BE.jpg

北航自动控制原理本科育人团队

“我们要加强高质量教育教学资源供给,一体推进‘三名一重’建设”,校长王云鹏在2024年度工作会上指出。学校坚持以校院两级建设为基础,梯队培育各类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教学成果,让“名师”讲“名课”,“名师”编“名教材”。

学校创实有组织的名师培育,探索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建立校院两级名师培育库,制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师培育计划”教师培养方案》,对入选教师实行“个性化培养”,构建“精准化遴选、个性化培养、周期化考核”模式。学校稳步推进课程高质量发展,完善“国家级、校级、院级”一流课程建设体系,培育认证结合,扶优扶需并举,牵头成立高校工程教育课程思政联盟,校党委书记任联盟理事长。学校精准培育优质教材和数字化教材,牢固树立质量至上的教材编写观念,推进精品教材建设,提前谋划数字教材建设,获批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建设“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项目(航空航天领域),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5项。

在一体化推进“三名一重”之余,学校积极探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遴选3个专业、4个课程团队,开展专业整建制和跨学院教学团队建设试点工作。2023年获评“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8/6D/8F/04C9E268CA8BD31CDD70525D6A9_4874EC8D_10B02.jpg

团队教师与新生合影

科教融通 推动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北航2022届本科生黄森的毕业设计很特别。以“共研一架飞机”为目标,依托学校的“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平台”,他和来自不同学院的老师、同学,一起完成了“智能协同无人机数字化协同设计”大课题。这一科教协同平台由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载中心共建,涵盖协同设计区、飞行模拟器区等多个功能区域。北航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学生任鹏程的毕业设计也受益于学校的科教协同平台:“平台依托丰富的软硬件资源,为我们打通了从书本到实践再到创新的道路,帮助我们提高利用跨学科思维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F/B3/F6/D2DDC90D9ABB4A3AEBD2438D142_B14B6CE7_D8A9.jpg

北航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科教协同创新中心

为进一步促进科教融通方略的实施,学校坚持完善“科”的手段、筑牢“教”的基础、深化“融”的内涵,以学科专业为牵引,统筹经费投入和集中的物理空间,推动学科、平台、团队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校坚持双向互动,投资4亿元,建设新一代全数字化飞行器、空天地一体信息网络、量子精密测量与传感等10个科教协同平台,在知识创造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按照共建、共享、共赢原则,深化校际、院际以及校企协同合作机制,在产出原创性科技成果的同时,产出高质量的课程、教材、科教融合团队和科创项目,培育重大科研和教学成果,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9/21/70/C4AECEBF7C44DDC5BB97802481F_1332F2D2_A8FF.jpg

科研人员在北航智能微纳公共平台做实验

将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不仅能借助科教协同平台,课程、教材等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都是重要实现方式。房建成院士精密仪器与量子传感团队,将国家发明一等奖融入《惯性器件原理》等课程;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杰出教学奖获得者王华明院士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转化成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徐惠彬院士、宫声凯院士联合打造材料系列课程与教材……

学校依托科研成果新建94门新生研讨课、126门研究型课程、590门科研课堂课程。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开放率100%,实现大二、大三学生全覆盖,将科研实验室转变为最大的育人课堂。高端人才100%授课,高达83%的科研成果已转化为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推动科研势能转化为人才培养动能,科教融通格局已成为新常态。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A/B3/10/A7724A5CCD06A6D821ACF452A7D_E8A68199_C09A.jpg

智慧赋能 提高教育数字化服务效率效果

在自习教室里,北航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几名学生正在电脑的“云教学平台”上进行着案例实训,复习着课堂所得,这得益于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团队采用的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下教学更有难度和交互性,线上教学则利用信息化手段,帮助我们更好学习,”他们坦言“毕竟大家对知识的接受速度和程度都不同。”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3/F4/8E/04F5E721E11E79064E2990988F4_04E45944_36F43.png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E/23/15/6537D06B3BAB67A654B57DEC07F_E756138D_B0D5.png

在线教学平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全过程服务

学校夯实教育数字化转型基础,完成沙河科研组团楼智慧教室及配套用房建设,两校区323间智慧教室全面升级,公共教室常态化智慧录播比例由32%提升至100%2023年,全校首个全景智慧教室和沙河校区名师培育工作室建成使用,遴选8门课程和8个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进行全景教学设计及适配;学校拓展在线教学平台服务功能,推动慕课、微课、虚拟现实等多样态学习方式持续创新,在线教学平台已实现100%自动建课,有效对接智慧教室录播资源,实现3万余名本研师生全覆盖。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4/73/42/307794D347D93E6B559519C67A6_B0804365_B584.jpg

学校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对人才培养的服务效率效果。2023年,学校以信息化赋能,圆满完成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综合教务管理系统、在线教学平台和数据仓库相互协同,完成了指标的采集、分析和填报;学校搭建教学档案管理系统和教学常态化监测系统,对2021年秋季学期至2023年夏季学期13895门次课程的教学档案进行数字化归档。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也给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持续整合业务系统,关键业务线上化,简化业务流程,实现学籍异动跨部门审批线上办理;实现移动端查询全校课表、教师工作量、教师课表、学生成绩和进行课程评价,推进教学管理移动化进程;优化升级北航在线教学平台,组织教师和助教进行平台培训推广,支撑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登录次数5万余次,共建立课程1.8万余门次。

https://news.buaa.edu.cn/__local/E/E3/DC/C8D5A49AB09F36AB0FF1449E703_6FA7010D_D595.jpg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在教育强国征程中的职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航在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征程上,始终坚守使命,开拓创新,坚定走好我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谱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篇章。

(供稿:教务部 宣传部 撰稿人:任和 杜洋 王萍)

(审核:钱政)

编辑:贾爱平

(转载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http://news.buaa.edu.cn/info/1002/61744.htm

 

快速链接

版权所有 © 2021  版权所有 新葡的京集团350vip8888-官方网站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南三街9号   网址 www.czhoude.com

Baidu
sogou